我国的广域测量起步于1994年,由当时的科研院校、设备厂商与电网公司开展相关技术研究。1995年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导,与台湾欧华公司一起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PMU。当年为了监视系统联络线相角摆动,在南方电网500kV天广线装设两台相角测量装置,这被称为我国广义上的第一套WAMS系统。
1998年,国家电力公司国调中心相继在华北-西北、福建-华东、阳城-江苏系统联络线上安装了实时相角测量装置,初步建起了我国一个基于大区互联电网的功角监测系统。至2001年底,挂网运行近30台PMU。但是受限当时的通信的水平,我国初期的PMU测量性能较差、通信速率较低、实时应用较少、主站功能较弱,各地装置没有统一的标准。2002年到2005年间,国网公司所属的多级省网公司针对对本区域系统实际,相继创建了近10个WAMS系统,挂网运行近90台PMU。
目前,我国主要的电网WAMS系统均在实际运行,保守估算已投入运行的PMU装置超过800套。已经运行或者正在研究开发的WAMS的功能(包括可预期实现的)有如下两类:
(1)基本功能。主要有各PMU测量数据的收集;广域系统的实时动态监视分析;扰动过程的数据记录和反演。
(2)先进功能。主要有发电机运行功角监测;功角稳定预测和告警;系统在线辨识;系统各相量的动态稳态监测;仿真模型校验和参数校正;状态估计;事件控制中的在线预决策;广域保护;高压交直流阻尼控制;基于PMU数据的故障测距等。
由芬兰、挪威、丹麦等国电网互联构成的北欧电网应用PMU的广域同步获取机电振荡阻尼信息,正在积极研究HVDC、SVC、PSS的广域反馈控制系统,以期改善北欧互联电网区间振荡的阻尼特性。同时在开展的研究有与原SCADA系统整合技术、PMU通信的优先级问题及其需求分析。冰岛电网与其他北欧国家的电网互联是通过一条较弱的联络传输线,所以特别装设了7台PMU实时监视联络线阻尼。俄罗斯主导14个国家的电网同步互联,可能形成横跨8个时区的大型互联电网,成为全球地项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