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团队为学子打造600多个家庭“电子实验室”


分包百万个元器件,投递了600多个实验包裹……疫情期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将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投递到学生家中,为学子们构建了600多个家庭的“个人电子实验室”。

1月9日到6月21日,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团队不少一节课,不缺一个学生,不减一步动手环节。团队依靠多年来在“随时随地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技术研究中的探索和积累,以自主研发的集成仪器技术为核心,构建“个人电子实验室”,开展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实验教学博“疫”战。 

小平台,大作为

1月9日,师生们完成了一年的学习,准备迎接寒假。电子信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大楼却人声鼎沸,在逐渐清静的校园里显得格外热闹。武汉大学电子竞赛培训的传统项目寒假集训在这里正式启动。

课程团队负责人周立青老师正式向同学们推出了筹备已久的寒假集训方案。来自电子信息学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7个专业共246名同学,被分成6个培训班,8名指导教师和21名师兄助教全面上阵,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周的微处理器技术和系统开发的集中训练。

1月15日,集训结束,同学们兴奋地带着寒假设计任务返回家乡,按计划2月17日返校要进行寒假项目验收,但谁也没想到,返校却遥遥无期。

1月23日武汉封城。武汉大学立刻启动了教学预案,开始线上教学的准备。在此期间,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一天也没有停止。同学们回家时都带着团队统一配发的微处理器开发平台,这本是为寒假设计项目准备的便携式开发平台,却无意中让同学们在疫情封锁下能够坚守实验桌,开展独特的实验学习模式。

作为团队配置的常规实验装备,小小的微处理器开发平台成为疫情遭遇战中同学们手里唯一的硬件武器,但小平台有大作为,基于微处理器开发平台,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微处理器相关的数据储存、通信、数字钟等系列实验。

2月完成的数字钟系统

武汉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严重依赖于实践环节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一直是电子信息学院所有老师思考的问题。

学院党委书记李德识和副院长贺赛先一边忙于疫情防控,一边组织研究实验教学推进措施,明确提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软件类、仿真类实验“应开尽开”,不得推迟教学计划,硬件类实验要尽最大努力创造实验条件,力争“能开尽开”。